10月1日,三山五园文化艺术中心首个常设展“山水连城——海淀历史文物展”开放。300余件(套)海淀区出土的文物集中亮相,勾勒出一幅跨越新石器时期至清代的文明长卷。
三山五园文化艺术中心地下二层,观众穿过层层叠叠的“山峦”景象,便踏上“山水连城”之旅。“展览精选300余件(套)文物展出,每一件都是海淀区深厚历史文化的见证。其中,大多数‘镇海之宝’为首次亮相。”三山五园文化艺术中心副主任王承浩介绍,此次展览采用“历史珍品+数字体验”模式,将文物与前沿科技深度融合,让千年历史触手可及。
展厅里,唐代的牡丹芦雁图壁画被“封存”在一面玻璃展墙中。旁边的数字屏上,展示了壁画的发掘过程和修复图。 “这幅壁画1991年出土于海淀区八里庄王公淑墓,此次为出土34年来首次公开展出。我们运用数字技术复原了壁画的原貌。”王承浩说,这幅墓室北壁的通景式弧形壁画,以枝繁叶茂的牡丹为核心,搭配秋葵、百合与悠然栖息的芦雁,色彩虽历经千年仍隐约可见,是北京地区已发现的唐代晚期花鸟题材壁画的核心代表,为研究唐代绘画技法、花鸟题材演变提供了不可替代的实物资料。
一件明代的青花携琴访友图罐,罐身绘有“俞伯牙携琴访友”“高士对弈”等经典场景。专家介绍,这件青花瓷罐1985年出土于中国气象局院内,细看罐身,青花发色淡雅温润,胎质细腻如脂,堪称景德镇官窑经典之作,“知音典故”的题材设计,尽显明代文人的归隐情怀与精神追求。这件文物不仅凸显了明代青花瓷的珍贵,更是目前北京地区出土的唯一明成化年间的真迹。
“三山五园”地区的珍贵文物也亮相展厅。一件青花粉彩仙桃蝠耳橄榄瓷瓶,为乾隆时期制瓷工艺的代表,瓶身饰仙桃、蝙蝠纹,取“福寿绵长”“洪福齐天”的吉祥寓意,釉色均匀、纹饰精细,直观展现了清代官窑“工精料美”的特点。雕西洋花建筑构件,出土自圆明园长春园西洋楼遗址,以整块汉白玉雕刻而成,前后刻有大贝壳纹样,顶部雕柿子、莲蓬等吉祥图案,底部饰缠枝花纹,形制为西洋式对称设计,纹饰却融入中国传统吉祥元素,是清代中西方文化交融的直接物证。
展览还融合了多项科技手段,观众可通过MR(混合现实)技术“走进”文物,细品纹饰细节;AI(人工智能)数字人提供个性化讲解,让专业历史知识更易理解。
来源:北京日报客户端
【来源:京报网】
声明: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,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,请作者持权属证明发至邮箱newmedia2023@xxcb.cn,我们将及时更正、删除。内容咨询及合作:19176699651;yuanshipeng@xxcb.cn。
举报/反馈倍悦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